法定准备金率

2024-05-18 19:38

1. 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又称准备率,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
 
法条依据: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法定准备金率

2. 法定准备金率

法律分析:1、法定准备金率又称准备率,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2、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

3. 法定准备金率

法律分析:对于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兑现存款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中央银行让商业银行吸收一定存款后,按照一定比例交给中央银行一部分,这部分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国家规定上交比率,这个比率叫法定存款准备率。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具体比率请以各大银行的规定为准。          
法律依据:各银行对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具体规定,详情请查询各银行具体规定。

法定准备金率

4. 为什么要规定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5. 什么是法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

银行每日接受的存款必须经常保持一定数量货币作为随时支取需要的准备。这一定数量的货币称为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当占有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代表)规定的,称为法定准备率(legalreserveratio)。按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并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
由于所有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因此总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那部分存款贷放出去。这种以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就使得银行体系能够创造货币。假定法定准备率是20%,银行吸收到100万元存款,只要扣除  20万元准备金,其余80万元就可以贷放出去。得到这笔贷款的企业又会将它存放在另一家银行以随时支取用。于是,这家银行同样又可以贷放出去这80万元中的 64万元。这样,一轮一轮贷放出去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可以使银行的活期存款扩大5倍,即500万元。银行的活期存款同样也等于货币。可见,法定准备率越低,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与法定准备率直接有关。正因为如此,中央银行可以将变动法定准备率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有力工具。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可降低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有更多货币贷放出去;相反,需要收缩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可提高法定准备率。

什么是法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

6. 法定准备金率的问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
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根据当时经济进行适时调整的。
在谈下准备金率的调整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存款储备金率, 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一年内连续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上述动作的指向何在,有说是针对股市,有说是针对房地产,有说是针对国际热钱笔者就此作一分析。 
   
  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历史回顾: 
  ·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 
  ·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 
  ·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 
  ·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 
  ·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为什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明确表示,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及投资贷款增长速度均高于调控目标,宏观政策面临紧缩压力。初步核算,200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4月、5月、6月中国CPI同比增长情况分别是1.2%、1.4%、1.5%,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是1.9%、2.4%、3.5%,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购进价格是4.9%、5.5%、6.6%,都在逐步上涨。这些数据表明,信贷增长确实过快,但经济数据仍在正常范围,目前只存在潜在过热风险。上调存款准备金,似乎是针对上述数据表达加强调控的态度,相对于实际回收货币的程度来说,具有更为强烈的信号意义。 
   
  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 
   
  (一)对房地产的影响 
  在市场上加息的呼声很高的情况下,央行选择了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效果更直接也更有效。受准备金率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为房地产行业。由于国内信托等其它融资渠道尚在完善及发展中,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仍然较高。据统计,2005年全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 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其所投入的自有资金不能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按这一比例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需的资金中70%左右由银行贷款构成,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将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此次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达了央行继续收缩银根的政策导向,在心理上对房地产业投资将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对股市的影响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货币流动性降低将对股票债券在内的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曾被喻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2007年一年内连续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充分表明了央行加大力度回收市场上过于充分的流动性的决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我国股市的影响是间接的。他说:“目前我国银行资金和证券市场之间没有直接通道,银行资金无法直接进入股市,但从逻辑上分析,这一措施将减少银行可贷资金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机构投资进入股市的钱也会相应减少。”在债券市场方面,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直接收缩银行信贷扩张的速度,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直接,也较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从银行整体的资金运用情况出发,部分商业银行还是会抛售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这将对债券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此外,银行投向债券市场的规模必将减少,这将影响债券市场的后期资金供给。而在准备金率调整的过程中,也不排除一些流动性欠佳的中、小型银行为了筹措资金,抛售债券,加速债券市场的下跌。 
   
  (三)对银行的影响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工具,这一工具不但可以减少基础货币供应,同时还具备降低货币乘数的作用。在股份制改革之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机增强,贷款发放的增加必然带来货币创造的增加,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体现的正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货币创造功能的重视。 
  应该说央行的对冲操作对银行的财务影响是中性的。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是覆盖了银行存款成本的,从这一点说,提高准备金不像国外一样是一种征税行为,而且央票利率也是市场化的。央行发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只是使银行没有过大的利润,但已经保证了商业银行的基本利益,不会出现亏损,这是一个中性财务操作。 
   
  三、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意义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了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及投资增速的政策导向和巩固调控目标的决心。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以后,直接导致投放到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可以防止投资过热。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投放到社会上的总量减少以后,直接导致他的贷款、利率、预期上升,贷款成本升高,企业的直接经济行为受到影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央行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减少部分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对证券市场来说,调整准备金率会直接导致进入股市的资金减少,从而使股市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7. 法定准备金率的介绍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不得用于放贷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Required Reserve Ratio),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用r表示,r=RR/D,即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一般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准备金,剩余部分才用于放款。在大多数国家,逐渐对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即该比例不能低于某一法定数额。这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存款的最低比例,超过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该最低限额则称为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高涨和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需求。

法定准备金率的介绍

8. 法定准备金率的介绍

法定准备金率又称准备率,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