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代码

2024-05-18 13:37

1. 中山大学代码

中山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558。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中山大学(SunYat-sen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中山大学代码

2.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中山大学的代码是:10558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3.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中山大学代码:10558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如今该校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截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3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专业学位类别37种。
学校发展
1952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调出,组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文系由赵却民教授率领调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率领全系师生49人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由系主任朱谦之教授率领前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由人类学系主任杨成志教授率领调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分别于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长沙、北京等地报到。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新组建的中山大学由石牌迁入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中山大学原石牌校址,迁入了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学校。中山大学原百子岗校址,兴办华南医学院。
1952年11月25日,调整后的新的中山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首次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设有中文、外文、历史、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财政、金融、会计、贸易、企业管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18个系,另有俄文、会计、金融、企业管理4个专修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植物等3个研究所。
1953年7月开始第二次院系调整。
中山大学的财经、政法各系分别调至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等院校。同时对图书、仪器、设备等进行了调配。中山大学图书馆原藏有前华南联合大学及广东法商学院所藏财经政法图书资料,全部调配给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
1954年,将全国惟一的语言系由中山大学调整到北京大学,语言系主任王力教授带领全系师生48人整体迁出。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现华南植物园)划归中国科学院管理。同时将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广东省立法商学院等院校部分有关科系师生调至中山大学。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成立。
1993年开始,教育部、卫生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山大学。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序列。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1年1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序列。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17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09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确定中山大学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0年,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2010年11月,中山大学医科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7月,中山大学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11月3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政府举行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动。深圳校区选址深圳市光明新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是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园之一,学校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1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发展委员会和中山大学社科学科发展委员会成立。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中山大学位列其中。8月,中山大学农学院正式成立。11月,中山大学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山大学增列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2020年7月10日,中山大学成为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创始成员。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0月29日,成为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1月,首批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2022年2月,中山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专业
据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校区有33个学院(系、部),珠海校区有20个学院(系),深圳校区有16个学院,开设138个本科专业;学校有10家附属医院。2022年2月,学校新增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中山大学设有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据2020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有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物理学、基础医学、化学、数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经济学、口腔医学、药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大气科学、心理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世界史、考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民族学、法学、地质学、特种医学、地球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核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博士点覆盖):
天文学、系统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城乡规划学、植物保护、艺术学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体育教育训练学、设计艺术学、工程热物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资源与环境博士、生物与医药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能源电力硕士、土木水利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
2017年9月,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包括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逻辑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行政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世界史、基础心理学(二级学科)、海洋科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按学科水平计算,中山大学有16个学科进入前5,32个学科进入前10。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山大学有专任教师44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46人、副高职称1909人;研究生导师6399人(含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790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含双聘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6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10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截至2021年5月底,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学校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6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9项,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7项;共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78人次,农业部“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负责人2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32人次。
培养目标
                                    
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以“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为本科教育观念,以“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坚持以提高质量、服务需求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推动硕博贯通培养,实施“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推动课程训练和科研训练结合,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创新性研究,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养学术人才;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行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领袖人才。
质量工程
截止2013年,中山大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拥有7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法学、经济管理、基础医学、临床技能、信息技术等;拥有医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拥有33家教学医院(含9家非直属附属医院)。
教学成果
中山大学设立了“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中山大学队共参加了62次亚洲区域赛,其中1次夺冠、2次获得亚军、13次获得季军,并且13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决赛中取得1银3铜的成绩。2007年,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业余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2009年,学校中山医学院郑智浩等同学的参赛作品《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的最高奖项。2010年,学校“瀚潮创业团队”凭借“瀚潮生态净水项目”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昆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11-2017年,学校医学院代表队连续七年(2011-2017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研究机构
截止2019年,中山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P3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台站、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级登记实验室、4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4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1个广东省野外台站。中山大学拥有1个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国家汉办重点基地,建设有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在建面积6.8万平方米,拥有纸质馆藏832万册(件)、电子图书272万册、电子期刊12万种、数据库1038个、音视频资源23.20万小时。
学校已建成了跨广州、珠海、深圳3座城市,覆盖5个校园的大型校园网络。学校建成了规模庞大、国内领先的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园,基于IPv4/IPv6双栈技术构建,互联网出口带宽32Gbps(其中IPv6出口带宽为1Gbps),入网用户数约计57000,最高并发IP数量达80000。无线网采用独立组网模式,基于扁平化架构设计,覆盖三校区五校园行政办公、公共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230多栋楼宇,部署无线接入点27000余个。中山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CALIS数字图书馆基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南区域中心,教育部16[27]  个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
科研成果
“十三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44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当前,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其中,“天琴计划”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2018年国防科工局批准“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立项,珠海市政府支持“天琴计划”载荷研究基地、上山道路及山顶激光测距台站的建设;激光测距台站已建成,将进行首次地月测距工作;深圳市政府已批复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立项,南海研究院以整合学校海洋多学科群研究力量、支撑海洋学科群发展、促进海洋多学科交叉为目标,并以此为核心联合多方力量建设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珠海)于2018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力争建成为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成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
截止2018年底,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突出贡献奖共3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0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项。
截至2019年底,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学校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7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9项,“广东珠江人才计划”团队项目27项;共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63人次,农业部“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负责人2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32人次。出版了《全元戏曲》、《全粤诗》、《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清水江文书》和《历史·田野》等丛书和著作。同时在《Nature》、《Science》、《Cell》、《The Lancet》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已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与高水平大学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学校与2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
学校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本科国际化办学空间。
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年,学院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标志着学院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法国及欧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
中山大学共设立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111基地”8个,地理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
中山大学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千人。学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其中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更是香港首个获得卓越计划资助的人文社科项目。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邀请三地共计28所精英高校入盟,搭建粤港澳高层次科研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台,为国家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校际合作发展长效机制;此外学校与港澳台高校积极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每年邀请港澳台师生近千人次到学校参与交流学习活动。
2022年1月5日,中山大学与广汽集团在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双方将共建联合研究院,计划5至10年内将该院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校徽
中山大学校徽为圆形图案,校徽上部自左而右环绕中文校名标准全称,下部自左而右环绕英文校名标准全称,中间为海棠式洞窗图案。洞窗图案以国立广东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外观组合成“中山”二字,洞窗内两边的树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中间的弧形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意寓中山大学位于岭南地区。由建校年份“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体现了中山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辉煌的历史进程。校徽通常为标准绿色,代表生命、发展、永恒,象征着中山大学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
校园环境
中山大学共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总面积达9.15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广州、珠海以及深圳。广州校区南校园占地1.239平方公里,广州校区北校园占地0.208平方公里,广州校区东校园占地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571平方公里,深圳校区占地3.143平方公里。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4.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摘要】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提问】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回答】

您好,您要找的是第一个院校吧!【回答】
希望能帮到您【回答】
中山大学代码:10558【回答】
中山大学代码:4802是分校吗?【提问】
您稍等,我看一下【回答】

就是去年开始招的【提问】
这是官方的资料【回答】
那我们江西省的资料怎么有那个代码【提问】

4802【回答】
稍等,我查一下这个代码【回答】
搜到四位的代码是4401【回答】
有没有可能是专业代码【提问】
我在找找,现在是都是4位了吗?和之前不太一样【回答】
我觉得您发这个应该是最新的,是学校发的吗?【回答】
以前都是5位,今年都是4位了【回答】


您看,这是网上找的的【回答】
希望能帮到您【回答】

5.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中山大学的代码是10558。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
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代码是多少?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代码是11545。学校介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Zhongshan Institute),是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是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658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
                                    
院校代码的含义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院系设置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有41个本科专业。学科建设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师资力量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000余人,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优质专业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9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6门。
学术研究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地方民间智库等。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年均到帐科研经费逾千万元,2018年达3500万元;获授权专利478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发表学术论文2400多篇(其中有一大批论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
合作交流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英、澳、加、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所中国国外及7所台湾地区的高校确立了合作关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帕丽慕达时尚学院开展师生交流与合作;学校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
                                    
优势专业及学科
省级优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外语类专业(含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法学、产品设计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